EP36 費盡全力卻在原地踏步?? 足夠的運動單位徵召,才能產生真正的訓練效果!!
HTML-код
- Опубликовано: 29 мар 2025
- 部分網路資訊片面表示,運動可以在家簡單執行,輕鬆做就有效果 (X)。
降低訓練強度後,即便增加訓練組(次)數,所取得的訓練效果跟原本是截然不同。
運動單位有分快縮肌纖維(大運動單位)或慢縮肌纖維所組成(小運動單位)
不同型態的運動單位在收縮時所產生的力量輸出大小和持續性,有不同的特性。
在平常的生活狀態下,人的運動單位徵召,多數從小到大;一來可以支持精細動作的執行,二來避免不必要的體能損耗。
Henneman's size principle: 人在啟動的運動單位多寡與大小,與所對抗阻力的大小成正比。
少數例外為:如要完成高速爆發式的動作,雖然阻力相對較低,但是依然需要啟動快縮肌纖維。
之所以需要使用足夠的重量進行訓練,是為了讓更多肌纖維參與,而有更多的肌纖維可以在刺激、恢復後取得向上適應。
鍛鍊到更多的快縮肌纖維,正也是老化時較容易流失的部分。
運動有不同效果,因此針對不同目的,須採用不一樣的運動處方。
若僅為了方便推廣,就以"輕鬆愉快" 作為行銷主軸,伴隨的訓練法都以輕鬆、無刺激的方式進行,實際上是無法取得適當的效果。
年過半百,年輕時手無縛雞之力,去市場買個2~3台斤的東西拎回家,可以手痛2~3天,去觀光景點走個步道逛個園區,隔天竟然舉步維艱要小碎步緩慢移動。這幾年接觸大重量訓練,硬舉自身體重3組3下,雖然離建議的自身體重2倍還很遠,但現在是我這輩子以來最強壯的時候,到了50幾歲才真的體會"腳勇手健"
有智慧有能力有眼光的人可以成為先知先覺的開拓者;慶幸自己有機緣接觸了解還能成為後知後覺的追隨者,希望目前還裹足不前的猶豫者,也能儘快加入體會提升最大肌力的好處。
7/15 那天,看到竹北也有怪獸訓練基地了,真開心!
感謝何博士總是很有耐心地,用很淺顯的比喻告訴大家為什麼要重訓。
我從56歲開始找教練上課,到目前為止練了兩年,教練每次幫我調整姿勢,都讓我立刻感覺到不同,動作的精確度,對訓練的效果影響很大,絕對不是一般人看得出來的,只有自己經歷過才知道。
教練的鐘點費再高,也比將來請個看護便宜很多很多。
希望有越來越多人能夠了解到重訓的重要性,也謝謝何博士苦口婆心,一講再講,我覺得百聽不厭呢!
我是練了兩年體重68KG的33歲男生
買了老師的兩本書後對我的重訓觀念幫助很多,謝謝老師
過去這兩年我的正式組一直都是5*5
深蹲:85kg 硬舉:100KG 握推:60KG 肩推:40KG
拉系列也是聽老師的podcast總量調整比較多
軀體划船:60KG 8下*4
負重引體7KG 6下*5
每次的訓練約2小時大概3~4個動作,可是最近覺得最大肌力上不去了,想請問老師書上比較少討論到的問題
1.正式組應該用怎麼樣的觀念去設定比較好,我現在5*5不知道會不會太多(老師的抗老化書上建議是5*3)
2.熱身組又應該用怎麼樣的觀念去設定?我目前是熱身5組,以5,5,5,3,2的次數增加重量,從空槓慢慢加重量到正式組,不知我現在的熱身設定會不會熱不夠
3.老師對拉力帶的看法,因為覺得自己還算是新手,而且想練握力,所以沒用過拉力帶,但硬舉100KG 5*5是目前的極限了,想再進步最大肌力條件下,想請問我應該改變我的訓練量慢慢地花時間練上去或者什麼時候該開始使用拉力帶?
I like you people! Tell us the truth that most people doesn’t know, even the professionals
15:45 老化你需要自由搏擊,哈哈哈,超好笑
或許也可以試試美式足球~
簽到! 第一次聽首播
Great
7/24+1
請問我想去上一對一課程
有什麼方式可以詢問
您好,可以臉書私訊【怪獸肌力及體能訓練中心】
疫情方面不是活在一很亂的世界 是活在一個爛政府的國家@@